|
中文学名 |
垂丝紫荆 |
拉丁学名 |
Cercis racemosa Oliv. |
科中文名 |
豆科(苏木科) |
科拉丁名 |
Leguminosae(Caesalpiniaceae ) |
属中文名 |
紫荆属 |
俗名别名 |
|
形态特征 |
乔木,高达12米,胸径60厘米。幼枝微被毛,后脱落,疏生皮孔。叶宽卵形或近圆形,长5-11厘米,先端骤短尖,基部平截或浅心形,下面被灰色柔毛,基脉3,脉上毛密;叶柄长2-4厘米,微被柔毛;托叶长约1厘米,早落。总状花序下垂,长2.5-10厘米,花序轴被柔毛;花梗长1-2.5厘米;花红色,长约1.2厘米。果带形,长6-12厘米,宽1.2-1.7厘米,网脉明显,腹缝具翅,宽达2.5毫米。种子长约5毫米,宽3.5毫米。花期4-5月;果期8-9月。 |
生境 |
生于海拔1200-1800米地带林中。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四川峨眉山,湖北利川、房县,贵州毕节,云南等地。 |
经济价值 |
树皮纤维可制人造棉或代麻用。可栽培供观赏。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