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文学名 | 
                光蜡树 | 
               
              
                | 拉丁学名 | 
                Fraxinus griffithii C.B.Clarke | 
               
              
                | 科中文名 | 
                木犀科 | 
               
              
                | 科拉丁名 | 
                Oleaceae | 
               
              
                | 属中文名 | 
                白蜡树属 | 
               
              
                | 俗名别名 | 
                掉皮树 | 
               
              
                | 形态特征 | 
                常绿乔木,高达15米。具裸芽。幼枝淡褐色,被微柔毛。叶轴无毛;小叶5—11,长圆形或披针形,稀椭圆形或卵形,长3—14厘米,宽1—5厘米,先端渐钝尖,基部楔形或稍圆形,侧脉7—9(一11)对,全缘,边缘略反卷,下面绿白色,常疏被黑色腺、点;小叶柄长0.5—1.5厘米。顶生聚伞式圆锥花序,被微柔毛;苞片长圆形,长约3毫米。花萼杯状;花冠白色,裂片4,长约4毫米。翅果披针状匙形,长2.5—3厘米。花期5—8月;果期9—10月。 | 
               
              
                | 生境 | 
                生于云南海拔1900—2000米山坡疏林中。 | 
               
              
                | 地理分布 | 
                产于陕西、湖北、湖南、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南部、四川、云南、西藏东
南部;日本、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有分布。
 | 
               
              
                | 经济价值 | 
                 | 
               
              
                | 科研价值 | 
                 | 
               
              
                | 繁殖方式 | 
                 | 
               
              
                | 备注 |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