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山茱萸 |
拉丁学名 |
Macrocarpium officinale (Sieb. et Zucc.) Nakai [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
科中文名 |
山茱萸科 |
科拉丁名 |
Cornaceae. |
属中文名 |
山茱萸属 |
俗名别名 |
萸肉、山萸肉、药枣、枣皮 |
形态特征 |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4米。树皮淡褐色,成薄片剥裂。枝皮灰棕色,小枝无毛。单叶对生,具短柄;叶片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5~12厘米,宽3~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或楔形,全缘,上面疏生平贴毛,下面粉绿色,毛较密,侧脉6~8对,脉腋有黄褐色毛丛。夏季先叶开黄色花,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基部具4个小型苞片,花萼裂片4,不明显;花瓣4,长约3毫米;雄蕊4,与花瓣互生;子房下位,2室,花柱1。核果长椭圆形,光滑,熟时红色,果梗细长,果皮干后呈网纹状。种子长椭圆形,两端钝圆。 |
生境 |
生于山坡灌木丛中。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山西、陕西、山东、安徽、浙江、河南、四川等省。 |
经济价值 |
药用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用种子繁殖,播前应行催芽,即选无病、饱满子种,于向阳排灌方便的地方,挖长6尺、宽3尺、深8寸的坑。每坑放子种100斤。将坑整平后,先铺细沙一层,上铺一层种子,再放一层细沙,如此反复铺放三层,最上一层铺沙1寸以上,坑口留4寸深,以利保墒。春季萸芽长1分许下种,条播,行距0.8~1尺;点播,每簇2~3粒,播后约一周出苗。移栽是在第二年秋末进行,行株距约7~8尺。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