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文学名 |
麻栎 |
| 拉丁学名 |
Quercus acutissima Carr. |
| 科中文名 |
壳斗科 |
| 科拉丁名 |
Fagaceae |
| 属中文名 |
栎属 |
| 俗名别名 |
青刚、橡椀树 |
| 形态特征 |
落叶乔木,高达20米。树皮灰黑色,具不规则深裂。小枝暗灰褐色,无毛,具多数浅黄色皮孔。幼枝有黄色绒毛,后变无毛。单叶互生,有柄;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长9-16厘米,宽3-4.5厘米,先端渐长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具芒状锯齿,侧脉13-18对,直达齿端,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幼时有黄色短细毛,后脱落,仅脉腋有毛。夏季开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成葇荑花序,通常数个集生于新枝叶腋,长6-12厘米,花被通常5裂,雄蕊4,罕较多;雌花1-3集生于新枝叶腋,子房3室,花柱3。壳斗杯形,包坚果约1/2;鳞片窄披针形,呈覆瓦状排列,反曲,被灰白色柔毛;坚果卵状球形或长卵形,果脐突起。 |
| 生境 |
生于丘陵或山谷疏林。 |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浙江、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广东、西南等地。 |
| 经济价值 |
药用 |
| 科研价值 |
|
| 繁殖方式 |
|
| 备注 |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