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秋分草 |
拉丁学名 |
Rhynchospermum verticillatum Reinw. |
科中文名 |
菊科 |
科拉丁名 |
Compositae |
属中文名 |
秋分草属 |
俗名别名 |
大鱼鳅串、白鱼鳅串、调羹草 |
形态特征 |
三年生草本,高35~70厘米。茎单一,有棱,密被短柔毛。基出叶有长柄,茎生叶互生;叶柄向上渐短;下部叶窄长椭圆形,长约8.5厘米,宽约2.5厘米,边缘具粗齿,上部叶窄披针形,长3.5~5厘米,宽0.6~0.8厘米,边缘疏具浅波齿,上面被短刚毛,下面脉亦有之。夏季开花,头状花序小,单生或3~5排列成总状,顶生及腋生,总苞短钟形,苞片数层,窄长椭圆形;花全育,外轮花雌性,舌状,白色,先端2~3裂,内轮花两性,管状,管短,先端5深裂;雄蕊5个,聚药,花药基部钝形,先端尖;柱头2浅裂。瘦果扁平,边果有喙,中央果有3~5条脱落性刺毛。 |
生境 |
生于中山区以下的山坡半阴处。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四川 |
经济价值 |
药用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