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斜萼草 |
拉丁学名 |
Loxocalyx urticifolius Hemsl. |
科中文名 |
唇形科 |
科拉丁名 |
Labiatae |
属中文名 |
斜萼草属 |
俗名别名 |
佛座 |
形态特征 |
草本,从纤细簇生的须根生出。茎直立,钝四棱形,具槽,多分枝,分枝细弱且具花,茎、枝近无毛或疏被微柔毛。叶片宽卵形或心状卵形,在花枝上的苞叶叶片有时呈披针形,先端长渐尖,顶端1齿伸长,基部楔形、圆形、截形至心形,边缘为粗大的锯齿状牙齿,膜质,上面绿色,疏被短刺毛,下面淡绿,极疏被短刺毛,明显具细点;轮伞花序;小苞片钻形。花萼管状钟形,外面在脉上有细刺毛,余部具细点而近无毛,内面无毛,脉显著,齿5,二唇状,前2齿靠合,比后3齿长,后3齿近等大,齿端均为刺尖。花冠深红、紫或深紫至暗红电,外微被细柔毛,内面近基部处有微柔毛环,毛环上方疏被秕鳞;冠筒细管状,伸展;冠檐二唇形,上唇长圆状椭圆形,下唇开张,3裂。花柱细长,略伸出于上唇,先端相等2浅裂。花盘平顶,果时伸长。小坚果卵状三棱形,腹面具棱,粟褐色。花期7--8月;果期9月。 |
生境 |
生于林下沟谷中,潮湿处,海拔1700一2300米。 |
地理分布 |
产于巫溪、巫山、南川、美姑等地。湖北、贵州、云南东北部、陕西南部、甘肃东部、河南西部及河北西南部也有分布。
|
经济价值 |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