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文学名 |
湖北栒子 |
| 拉丁学名 |
Cotoneaster hupehensis Rehd. et Wils. |
| 科中文名 |
蔷薇科 |
| 科拉丁名 |
Rosaceae |
| 属中文名 |
栒子属 |
| 俗名别名 |
|
| 形态特征 |
落叶灌木,高1-2米;小枝细,拱形弯曲,棕红色,幼时有短柔毛,后脱落。叶片椭圆形至卵形,先端急尖或圆钝,极少微凹,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全缘,上面无毛,有时有柔毛,下面有薄层灰色绒毛;叶柄具绒毛。聚伞花序,有花3-7朵,总花梗和花梗有细柔毛;花白色;萼筒钟状,外生细长柔毛,裂片三角形;花瓣平展,近圆形。梨果近球形,红色,萼裂片宿存。 |
| 生境 |
生于500-2600米的杂木林内。
|
| 地理分布 |
分布在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川。 |
| 经济价值 |
|
| 科研价值 |
|
| 繁殖方式 |
|
| 备注 |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