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栉叶蒿 |
拉丁学名 |
Neopallasia pectinata (Pall.) Poljak. |
科中文名 |
菊科 |
科拉丁名 |
Compositae |
属中文名 |
栉叶蒿属 |
俗名别名 |
|
形态特征 |
一年生草本,高12-40厘米。茎自基部分枝,紫色或灰白色,被稠密的白色长或短绢毛。叶矩椭圆形,篦齿状羽状分裂,裂片质坚硬,松针状,无毛,无叶柄,羽轴向基部逐渐扩大,茎下部和中部的叶长1.5-3厘米,宽0.5-1厘米,上部和花序下的叶变短而窄。头状花序无梗或几无梗,卵球形,长3-4(5)毫米,单生或数个集生于叶腋,多数头状花序在小枝或茎中上部排列成紧缩的穗状或狭圆锥状;花托圆锥状高起;外围的雌花能育,3-4个,狭筒状,全缘;中央的两性花9-16个,有4-8个着生于圆锥状花序托的下部,能育,其余的生托顶,不育,全部两性花冠5齿裂。瘦果在圆锥状花序托的下部排成规则的一圈。 |
生境 |
生荒漠、河谷砾石地或山坡荒地。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河北、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新疆及四川;苏联西伯利亚东部及中亚地区也有。 |
经济价值 |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