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除虫菊 |
拉丁学名 |
Pyrethrum cinerariifolium Trev. |
科中文名 |
菊科 |
科拉丁名 |
Compositae |
属中文名 |
小黄菊属 |
俗名别名 |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草本,高15-45厘米,全株浅银灰色,被贴伏绒毛,叶下面毛更密。茎单生或少数簇生,不分枝或分枝。叶银灰色,有腺点;基生叶长达(10) 20厘米,有长叶柄,叶片卵形或矩圆形,沿有翅的羽轴羽状全裂,一回羽片羽状或掌状再浅裂或深裂,末回羽片条形至矩圆状卵形,顶端钝或短渐尖。头状花序单生茎枝顶端,排成疏散不规则伞房状,异形;总苞直径1.2-1.8厘米;外层总苞片无膜质边缘异色,内层总苞片有宽而光亮的膜质边缘,顶端有加宽的附片;舌状花白色。瘦果有5-7条纵肋;冠状冠毛长不足1毫米,边缘截齐或有齿缺。 |
生境 |
|
地理分布 |
我国南北都有栽培。 |
经济价值 |
花叶干后制成粉末,制蚊香,是有名的药用植物。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