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红毛虎耳草 |
拉丁学名 |
Saxifraga rufescens Balf. f. |
科中文名 |
虎耳草科 |
科拉丁名 |
Saxifragaceae |
属中文名 |
虎耳草属 |
俗名别名 |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草本,根伏茎短。叶均基生;叶片肾形或圆肾形,9-11浅裂,裂片宽卵形,有牙齿,有时又3浅裂,叶两面疏生短伏毛;叶柄常密生伸展的柔毛。花葶有柔毛;苞片披针形;花梗有短腺毛;花不整齐;萼片5,反曲,狭卵形;花瓣5,白色,上面的较小,狭卵形,下面的大,条状披针形;雄蕊10,花丝棒形;心皮2,合生。 |
生境 |
生于海拔2100-400米山地林下或阴处石上。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云南和四川西部。 |
经济价值 |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