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文学名 |
酸豆 |
| 拉丁学名 |
Tamarindus indica L. |
| 科中文名 |
豆科 |
| 科拉丁名 |
Leguminosae. |
| 属中文名 |
酸豆属 |
| 俗名别名 |
|
| 形态特征 |
常绿大乔木,高达20米。树皮暗灰色,粗糙而有纵裂。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较短而粗壮;小叶7-20对,长方形或长椭圆形,长1-2.4厘米,宽4-9毫米,先端圆或浅凹,基部近圆形,偏斜,两面无毛,全缘。夏季开黄色花,成顶生圆锥花序或腋生总状花序,花不整齐;萼管稍呈倒三角形,萼片4;花瓣上面3片发达,黄色带紫红条纹,下面2片退化成鳞片状;雄蕊3,花丝中部以下合生,有3-5刺毛状退化雄蕊。荚果肥厚肉质,深褐色,皮薄而脆,果肉熟时红棕色,味酸;故名“酸角”。种子3-10,近长方形,深红色光亮。 |
| 生境 |
生于杂木林中或近水处,有栽培 |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等省区。 |
| 经济价值 |
药用 |
| 科研价值 |
|
| 繁殖方式 |
|
| 备注 |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