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细茎灯心草 |
拉丁学名 |
Juncus gracilicaulis A. Camus |
科中文名 |
灯心草科 |
科拉丁名 |
Juncaceae |
属中文名 |
灯心草属 |
俗名别名 |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草本,高10—28厘米。茎丛生,直立,纤细,叶基生和茎生;低出叶鞘状,淡黄褐色,顶端具短尖头;基生叶1—2枚,叶片扁平,线状披针形,茎生叶常1枚,叶片扁平,厚纸质;叶耳突出。花序顶生,通常3---4个头状花序组成聚伞花序;头状花序半球形至近圆球形;叶状总苞片长于花序,苞片数枚,短于花,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膜质,黄白色,花乳白色;花被片披针形;子房卵球形,柱头3分叉。蒴果不明显3棱状椭圆形,1室,淡黄色,稍有光亮。种子长卵形,棕褐色,顶端和基部有尾状附属物及一侧有窄翅。花期6—7月;果期8—9月。 |
生境 |
生于海拔2700--3600米的山顶、采伐迹地和溪边以及山坡林下岩石上。 |
地理分布 |
产于木里、盐源等县。分布于云南。 |
经济价值 |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