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多花灯心草 |
拉丁学名 |
Juncus modicus N. E. Brown |
科中文名 |
灯心草科 |
科拉丁名 |
Juncaceae |
属中文名 |
灯心草属 |
俗名别名 |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草本,高4—15厘米。茎密丛生,直立,纤细。叶基生和茎生;低出叶鞘状或鳞
片状,褐色;茎生叶常2枚,线形,生于茎上部的叶片短且呈刺芒状;叶耳明显,少数较大钝圆。头状花序单生茎顶;苞片2—3枚,披针
形或卵状披针形,淡黄色至乳白色;花被片线状披针形,内外轮近等长,乳白色或淡黄色;柱头3分叉。蒴果3棱状卵形,顶端具喙,1室,成熟时黄褐色。种子长圆形,黄褐色,两端具白色附属物。花期6—8月;果期9月。 |
生境 |
生于海拔1700一3000米的山谷、山坡阴湿岩石缝中和林下湿地。 |
地理分布 |
产于天全、宝兴、波川、茂汶、阿坝、道孚等县。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贵州、西藏。 |
经济价值 |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