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假灯心草 |
拉丁学名 |
Juncus setchuensis Buchen var. effusoides Buchen |
科中文名 |
灯心草科 |
科拉丁名 |
Juncaceae |
属中文名 |
灯心草属 |
俗名别名 |
|
形态特征 |
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茎常弧形弯斜,具浅纵沟;叶状总苞常弯曲;蒴果通常圆球形.顶端极钝,果皮较薄。
|
生境 |
生于海拔500~1800米的阴湿山坡、沟谷、林下及路旁潮湿地。 |
地理分布 |
产于巫山、奉节、屏山、峨边、峨眉山、九寨沟、平武等市县。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朝鲜、日本也有。 |
经济价值 |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