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文学名 |
夜来香 |
| 拉丁学名 |
Telosma cordata (Burm. f.) Merr. |
| 科中文名 |
萝藦科 |
| 科拉丁名 |
Asclepiadaceae |
| 属中文名 |
夜来香属 |
| 俗名别名 |
夜兰香 |
| 形态特征 |
藤状灌木,小枝柔弱,有毛,具乳汁。叶对生,宽卵形、心形至矩圆状卵形,长4-9.5厘米,宽3-8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深心形,全缘,基出掌状脉7-9条,边缘和脉上有毛。伞形聚伞花序腋生,有花多至30朵;花冠黄绿色,有清香气,夜间更盛,故有“夜来香”、“夜香花”之名;副花冠5裂,肉质,着生于合蕊冠上,顶端渐尖;花粉块每室1个,椭圆形,直立。蓇葖果披针形,长7.5厘米,外果皮厚,无毛;种子宽卵形,长约8毫米,顶端具白色绢质种毛。花期5—8月,极少结果。 |
| 生境 |
生长于山坡灌木丛中,现南方各省区均有栽培。 |
| 地理分布 |
原产我国华南地区,现南方各省区公园或花圃多有栽培。 |
| 经济价值 |
常栽培供观赏。花可食用,还可蒸香油。花、叶可药用。 |
| 科研价值 |
|
| 繁殖方式 |
|
| 备注 |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