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峨眉直瓣苣苔 |
拉丁学名 |
Ancylostemon mairei (Levl.) Craib var. emeiensis K. Y. Pan |
科中文名 |
苦苣苔科 |
科拉丁名 |
Gesneriaceae |
属中文名 |
直瓣苣苔属 |
俗名别名 |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无茎草本,高10一15厘米,全株均密被褐色多细胞毛。叶全基生,厚纸质或薄革质,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侧脉在上面微凹陷,背面显著突出,两面密被白色短毛,脉上密被褐色多细胞长毛,先端钝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具缺刻状圆齿;叶柄较粗壮,密被褐色多细胞长毛。花葶单生叶腋,总梗密被褐色多细胞毛,伞形聚伞花序,花萼具褐色长毛及纵脉,裂片5,外侧被褐色长毛,花冠橙黄色,外侧被白色短毛及少数褐色长毛,檐部唇形,上唇2浅裂,下唇3裂,子房圆柱形,无毛;柱头头状,2裂;花盘杯状。蒴果线状长圆形,稀微呈镰状,柱头及花柱宿存。花、果期6-7月. |
生境 |
常生于海拔1570--2800米的林中岩石上。 |
地理分布 |
产于峨眉山和二郎山。 |
经济价值 |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