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矮火绒草 |
拉丁学名 |
Leontopodium nanum (Hook.f .et Thoms.) Hand.-Mazz. |
科中文名 |
菊科 |
科拉丁名 |
Compositae |
属中文名 |
火绒草属 |
俗名别名 |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草本。垫状丛生或根状茎分枝,有褐色鳞片状枯叶鞘,有顶生的莲座状叶丛。无花茎或花茎短至长达18厘米,被白色绵毛状厚茸毛。基部叶被枯叶及鞘包围;茎中部叶较莲座叶长大,匙形或条状匙形,长7-25毫米,宽2-6毫米,两面被长柔毛状密茸毛。苞叶少数,不开展成星状苞叶群。头状花序直径6-13毫米,单生或3个密集;总苞长4-5.5毫米,被绵毛;冠毛亮白色。瘦果无毛或多少有粗毛。
此种分布广,变异也大。茎高数厘米至10余厘米或无茎,头状花序有几个或1个而无柄直接生在莲座状叶丛上等各种类型。 |
生境 |
生高山湿润地、泥炭地或砾石坡地。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西藏、四川、青海、新疆、甘肃和陕西;锡金,印度,巴基斯坦,苏联中亚地区也有。 |
经济价值 |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