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毛香火绒草 |
拉丁学名 |
Leontopodium stracheyi (Hook.f.) C.B.Clarke |
科中文名 |
菊科 |
科拉丁名 |
Compositae |
属中文名 |
火绒草属 |
俗名别名 |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横走,有多数簇生的花茎和不育茎。茎高12-60厘米,下部或中部有时有花后发育的腋芽和细枝,被浅黄褐色短腺毛,上部除被较密的腺毛外,还杂有蛛丝状毛,基部为膜质无毛卵形芽胞和花后宿存枯萎两面被有长柔毛的基出叶所包围。叶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条形,长2-5厘米,宽0.4-1.2厘米,基部宽圆形或扩大,近心形抱茎,上面绿色,被密腺毛,下面被灰白色茸毛而脉上有腺毛。苞叶多数,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面被茸毛,苞叶群直径2-6厘米。头状花序直径4-5毫米;总苞被长柔毛;冠毛基部褐色。瘦果有乳突或短粗毛。 |
生境 |
生高山或亚高山山谷溪岸或早燥草地。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四川西部和北部、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中部和南部。 |
经济价值 |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