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酒药花醉鱼草 |
拉丁学名 |
Buddleja myriantha Diels |
科中文名 |
醉鱼草科 |
科拉丁名 |
Buddlejaceae |
属中文名 |
醉鱼草属 |
俗名别名 |
多花醉鱼草 |
形态特征 |
灌木,高1—1.2米。枝条4棱形,棱上有翅,幼枝被星状短绒毛。叶对生,叶片纸质或薄纸质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顶端长渐尖,基部楔形,下延至叶柄基部,嫩叶边缘具尖锯齿,老叶边缘锯齿较圆,上面深绿色,被星状毛和腺毛,下面淡绿色,密被星状短柔毛;叶柄间有托叶,有时早落。总状或圆锥状聚伞花序,具总花梗,通常3个顶生,被星状短绒毛;苞片或小苞片线状披针形;花萼钟状,外面被黄色星状短绒毛,内面无毛,花萼裂片披针形;花冠紫色,外面被星状短绒毛和腺毛,花冠管内面上部被长柔毛;花冠裂片宽卵形或近圆形,内面无毛;雄蕊着生于花冠管喉部,花丝极短,花药长圆形;子房卵形,光滑无毛,柱头棒状蒴果长椭圆形,无毛。种子纺锤形,两端具长翅。花期7—10月;果期8一11(12)月。 |
生境 |
生于海拔1100—3500米的山地疏林中或山坡、山谷灌木丛中。 |
地理分布 |
产于汶川、茂县、金川、小金、布拖、昭觉、越西、宝兴等县。分布于甘肃、福建、湖南、广东、贵州、云南、西藏。缅甸也有分布。 |
经济价值 |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果枝
拍摄者:庄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