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互叶醉鱼草 |
拉丁学名 |
Buddleja alternifolia Maxim |
科中文名 |
醉鱼草科 |
科拉丁名 |
Buddlejaceae |
属中文名 |
醉鱼草属 |
俗名别名 |
|
形态特征 |
灌木,高1—4米。长枝对生或互生,细弱,多呈弧状弯曲,短枝簇生,小枝4棱形或近圆柱形。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在长枝上的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顶端急尖或钝,基部楔形,全缘或有波状齿,上面深绿色,疏被灰白色星状短绒毛,下面浅灰色,密被灰白色或淡黄色星状绒毛;叶柄短;在花枝上或短枝上的叶很小,椭圆形或倒卵形,顶端圆至钝,基部楔形或下延至叶柄,全缘或波状。花多朵组成簇生状或圆锥状聚伞花序;花序较短,多生于两年生的枝条上;花序梗极短,基部通常具数枚小叶;花芳香;花萼钟状,具4棱,密被灰白色星状绒毛,萼裂片三角形,内面被疏腺毛;花冠淡紫蓝色,外面被星状毛,后变无毛或近无毛,喉部被腺毛,后变无毛,花冠裂片近圆形或宽卵形,子房长卵形,无毛,柱头卵形。蒴果椭圆形,无毛。种子多颗,周围有短翅。花期5-7月,果期7-10月。 |
生境 |
生于海拔2800--3600米的山坡、路旁、林缘或灌木丛中。 |
地理分布 |
产于康定、丹巴、炉霍、九龙、甘孜、雅江、道孚、炉霍、丹巴、金川等县。分布于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河南、云南和西藏。 |
经济价值 |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