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蜀五加 |
拉丁学名 |
Acanthopanax setchuenensis Harms ex Diels |
科中文名 |
五加科 |
科拉丁名 |
Araliaceae |
属中文名 |
五加属 |
俗名别名 |
四川五加 |
形态特征 |
灌木,高达4米。小枝通常紫红色,被白粉,无刺或疏生皮刺,节上有一至数个刺;刺下向,较粗壮,基部稍膨大。叶通常有小叶3,稀4—5;小叶片革质,长椭圆形至长椭圆状卵形,稀卵形,先端短渐尖、渐尖至尾尖状,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全缘、疏生齿牙状锯齿或不整齐细锯齿,无毛,小叶柄无毛。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或数个簇生枝顶或组成短圆锥状花序,有花多数;花白色;萼筒无毛,边缘有5小齿;花瓣5,三角状卵形,开花时反曲;子房5室,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状。果实球形,有5棱,黑色。花期5-8月;果期8-10月 |
生境 |
生于海拔1000—3200米的灌丛中。 |
地理分布 |
产于巫山、巫溪、城口、安县、峨嵋山、宝兴、峨边、天全、康定、松潘、理县、茂县、汶川等市县。分布于甘肃、陕西、河南、湖北、贵州。 |
经济价值 |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