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鸦胆子 |
拉丁学名 |
Brucea javanica (Linn.) Merr. |
科中文名 |
苦木科 |
科拉丁名 |
Simaroubaceae |
属中文名 |
鸦胆子属 |
俗名别名 |
鸦蛋子、苦参子 |
形态特征 |
灌木或小乔木,高1.5—3米。全体被黄色短柔毛;树皮苦;小枝淡灰黄色至灰褐色,疏具线形至长圆形的黄白色皮孔。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11,通常为7,小叶片纸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常偏斜,边缘具三角形锯齿,齿端具腺体,叶脉下面隆起;小叶柄短。聚伞状圆锥花序狭长腋生;花杂性,雄花序长过叶,雌花序短于叶;雄花花萼极小,4裂,裂片卵形;花瓣4,暗紫色,长圆状披针形;花盘发达,半球形;雌花萼片、花瓣同雄花,但稍大;子房通常4心皮,卵状圆形,花柱反折,紧贴子房,花盘杯状,4浅齿。核果1—4,分离,椭圆形或长卵形,紫红色或黑色,无毛,干时被突起网状皱纹。花期5—9月;果期6—12月。 |
生境 |
引种栽培于海拔约1100米的干热河谷和丘陵地带。 |
地理分布 |
米易、泸县有引种,分布于广西、云南。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等国与大洋洲也有。 |
经济价值 |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