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大果臭椿 |
拉丁学名 |
Ailanthus altissima (Mill.) Swingle var. sutchuenensis (Dode) Rehd et Wils |
科中文名 |
苦木科 |
科拉丁名 |
Simaroubaceae |
属中文名 |
臭椿属 |
俗名别名 |
大果樗树 |
形态特征 |
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幼枝红褐色,具光泽。叶柄带紫色;小叶通常较大,长9一14厘米,宽2.5—7.5厘米,叶缘无纤毛,基部楔形至圆形。圆锥果序长35—45厘米;翅果长4.5—7厘米,宽1.5—2厘米。
|
生境 |
生于海拔850--1500米的路旁、沟边杂木林或灌丛中。 |
地理分布 |
产于万县、奉节、开县。分布于湖北、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江西。 |
经济价值 |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