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小舌紫菀 |
拉丁学名 |
Aster albescens (DC.) hand.-Mazz. |
科中文名 |
菊科 |
科拉丁名 |
Compositae |
属中文名 |
紫菀属 |
俗名别名 |
|
形态特征 |
多枝灌木,高30-180厘米;老枝褐色,幼枝有短柔毛。叶卵形、椭圆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3-17厘米,宽1-3 (7)厘米,顶端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全缘或有浅齿;上部叶稍小;叶近纸质,上面常无毛或有短柔毛,下面有白色蛛丝状毛或茸毛,或近无毛,中脉和数对至10多对,侧脉较明显。头状花序直径5-7毫米,多数,排列成复伞房状;总苞倒锥形,长约5毫米,宽4-7毫米;总苞片3-4层,边缘宽膜质;舌状花15-30个,白色、浅红色或紫红色;筒状花黄色。瘦果矩圆形,长1.7-2.5毫米,有绢毛;冠毛1层,污白色,后红褐色。 此种是我国西部的多型种,根据叶形及毛茸常分为约十余个变种。 |
生境 |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西藏、四川、贵州、湖北、甘肃、陕西;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也有。 |
经济价值 |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