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文学名 |
尾尖爬藤榕 |
| 拉丁学名 |
Ficus sarmentosa Buch.一Ham.ex J.E.Sm.var.lacrymans (Lévl.) Comer |
| 科中文名 |
桑科 |
| 科拉丁名 |
Moraceae |
| 属中文名 |
榕属 |
| 俗名别名 |
泪滴爬藤榕 |
| 形态特征 |
藤状攀援灌木。叶薄革质,狭卵状披针形,长4—8厘米,宽2一2.5厘米,先端渐尖至尾尖,基部楔形,全缘,干后不背卷,两面均无毛,侧脉每边5一6条;托叶小,披针形,早落。榕果成对腋生或生于落叶枝叶腋,球形,直径(5)6一(9)毫米,表面被白粉,后脱落,总梗长5一7毫米。 |
| 生境 |
生于海拔500—2000米的阔叶林、灌木林中或岩石上。 |
| 地理分布 |
产于万源、奉节、巫溪、城口、彭水、武隆、南川、重庆(北碚)、峨眉山等市县。分布于甘肃、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越南北方也有。 |
| 经济价值 |
|
| 科研价值 |
|
| 繁殖方式 |
|
| 备注 |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