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无梗纸叶榕 |
拉丁学名 |
Ficus chartacea Wall.ex King var.torulosa King |
科中文名 |
桑科 |
科拉丁名 |
Moraceae |
属中文名 |
榕属 |
俗名别名 |
|
形态特征 |
灌木,高1—2米。幼嫩部分被贴伏短毛。叶薄纸质,长椭圆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9一12厘米,宽3一4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全缘,两面疏生贴伏毛,基生叶脉三出;叶柄长1—3.5厘米,疏被短粗毛;托叶膜质,红色,线状披针形。榕果成对或单生叶腋,近球形,直径5一7毫米,顶生苞片微呈脐状突起,基生苞片3,宿存,总梗长3—4毫米;雄花和瘿花生于雄株榕果内壁。榕果成熟时红色;雌花生于雌植株榕果内壁,花被片3一4,卵状
披针形,子房卵圆形,表面有皱纹;花柱侧生,柱头线形,2裂。瘦果光滑,有或无龙骨。雌花榕果成熟时与瘿花果同为红色。花、果期5一7月。 |
生境 |
生于海拔1000—2500米的山坡或水沟边灌丛中。 |
地理分布 |
产于南川(金佛山)、峨眉山、西昌、木里、德昌、盐边、米易等市县。分布于云南。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也有。
|
经济价值 |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