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高山榕 |
拉丁学名 |
Ficus altissima Bl. |
科中文名 |
桑科 |
科拉丁名 |
Moraceae |
属中文名 |
榕属 |
俗名别名 |
鸡榕、大叶榕、大青树 |
形态特征 |
大乔木,高25一30厘米,胸径40一90厘米。树皮灰色,平滑;幼枝绿色,被微柔毛,有少量气生根。叶互生,厚革质,广卵形至广卵状椭圆形,长10一19厘米,宽8—11厘米,先端钝,急尖,基部宽楔形,全缘,两面平滑,无毛;叶柄长2一5厘米,粗壮;托叶厚革质,长2—3厘米,外面被灰色绢丝状毛。榕果成对腋生,椭圆状卵圆形,直径17一28毫米,幼时包藏于早落的苞片内,成熟时红色带黄色,顶生苞片脐状突起,基生苞片短宽而钝,脱落后遗留环状疤痕;雄花散生榕果内壁,花被片4,膜质,透明,雄蕊1枚;瘿花有柄,花被片4,花柱近顶生;雌花无柄,花被片与瘿花同数,花柱长,柱头棒状,子房斜椭圆形。瘦果表面有瘤体。花期春、夏季。 |
生境 |
生于海拔100—1600(—2000)米的山地或平原。 |
地理分布 |
产四川、海南、广西、西藏、云南(南部至中部、西北部)。印度锡金邦以东、不丹、缅甸、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也有。 |
经济价值 |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