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红色新月蕨 |
拉丁学名 |
Abacopteris rubra(Ching)Ching |
科中文名 |
金星蕨科 |
科拉丁名 |
Thelypteridaceae |
属中文名 |
新月蕨属 |
俗名别名 |
|
形态特征 |
植株高达1.5米。根状茎长而横走。叶远生;柄禾秆色,近无毛;叶片薄纸质,两面无毛,也无细疣状突起,单数一回羽状;侧生羽片8-12对,同大,阔披针形,基部近圆形,渐尖头,全缘或略呈波状,干后变红色或褐红色。侧脉间的小脉除近叶边2-3对分离外,有14-15对连结成2行斜方形网眼。孢子囊群圆形,生于小脉中部或稍上处,在侧脉间排成整齐的2行,偶有汇合成新月形。无盖,也无毛。 |
生境 |
生疏林下潮湿地,海拔400-1000米。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北碚)、云南;印度支那,缅甸,印度北部也有。 |
经济价值 |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