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星毛蕨 |
拉丁学名 |
Ampelopteris prolifera(Retz.)Cop. |
科中文名 |
金星蕨科 |
科拉丁名 |
Thelypteridaceae |
属中文名 |
星毛蕨属 |
俗名别名 |
|
形态特征 |
植株高50-90厘米,常平卧地上。根状茎长而横走,连同叶柄基部有疏披针形小鳞片,鳞片上生有短柄的分叉或星状毛。叶成簇生;叶柄禾秆色;叶片纸质,顶部往往延伸成鞭状,着地生根,一回羽状(羽片腋间常有1个鳞芽再发育成一回羽状的小叶片);羽片披针形,边缘波伏浅裂,仅沿叶轴和羽轴有柔毛。相邻裂片间的侧脉有5-6对连结成斜方网眼。孢子囊群近圆形或矩圆形,无盖。
|
生境 |
生阳光充足的溪边河滩湿地,海拔100-950米。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和四川;亚洲热带其他地区,大洋洲和非洲也有。 |
经济价值 |
嫩叶可作蔬菜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