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干旱毛蕨 |
拉丁学名 |
Cyclosorus aridus (Don)Tagawa |
科中文名 |
金星蕨科 |
科拉丁名 |
Thelypteridaceae |
属中文名 |
毛蕨属 |
俗名别名 |
|
形态特征 |
植株高达1.4米。根状茎长而横走,连同叶柄基部疏生棕色披针形鳞片。叶远生;叶柄淡褐禾秆色;叶片近革质,阔披针形,基部渐变狭,下面沿叶脉有短针状毛和淡黄色棒形腺体,二回羽裂;下部6-10对羽片逐渐缩小成小耳片,中部羽片披针形,基部宽约1.5厘米,平截,羽裂达1/3;裂片斜展,有侧脉9-10对,下部2对(有时1 1/2对)结合,第三对(有时第二对下侧1脉)到第六对均伸达缺刻下的透明膜。孢子囊群生于侧脉中部;囊群盖小,无毛。 |
生境 |
常成片生疏林下或河边草地,海拔150—1800米 |
地理分布 |
广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江西和安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北部也有 |
经济价值 |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