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胜红蓟 |
拉丁学名 |
Ageratum conyzoides L. |
科中文名 |
菊科 |
科拉丁名 |
Compositae |
属中文名 |
胜红蓟属 |
俗名别名 |
藿香蓟、臭垆草、咸虾花 |
形态特征 |
一年生草本。茎稍带紫色,被白色多节长柔毛,幼茎幼叶及花梗上的毛较密。叶卵形或菱状卵形,长4-13厘米,宽2.5-6.5厘米,两面被稀疏的白色长柔毛,基部钝、圆形或宽楔形,少有心形的,边缘有钝圆锯齿;叶柄长1-3厘米。头状花序较小,直径约1厘米,在茎或分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总苞片矩圆形,顶端急尖,外面被稀疏白色多节长柔毛;花淡紫色或浅蓝色;冠毛鳞片状,上端渐狭成芒状,5枚。花果期全年。 |
生境 |
有栽培,也有野生分布的。生山谷、山坡林下或林缘、河边或山坡天边或荒地上。 |
地理分布 |
原产中南美洲。作为杂草已广泛分布于非洲全境、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柬埔寨、越南等地。由低海拔到2800米的地区都有分布。我国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江西、福建等地,有栽培,亦有野生分布。 |
经济价值 |
全株有臭味,药用,清热解毒,消肿止血。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拍摄部位:叶、花
摄影者:李世丽
拍摄地点:温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