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美竹 |
拉丁学名 |
Phyllostachys mannii Gamble |
科中文名 |
禾本科 |
科拉丁名 |
Gramineae |
属中文名 |
刚竹属 |
俗名别名 |
画眉竹、金竹 |
形态特征 |
竹鞭节间长1.5—5.5厘米,直径5-8毫米,圆柱形,但具芽一侧有沟槽贯穿于整个节间长度,有小的中空或近于实心,每节上生根或瘤状突起(2)5—7(14)枚。秆高4—8(10)米,直径(1)2—3.5(6)厘米;节间长20一36厘米,最长达43厘米,圆筒形,但在分枝一侧具1纵脊和2纵沟槽,无毛,节下具宽5—6毫米一圈白粉;箨环狭窄,稍隆起;秆环隆起或在分枝节上很隆起,棱脊状;节内高3—5毫米,初时密被白粉,下部较细。通常于秆之第10—15节开始分枝,枝条在秆每节上2枚,位于基部之节间呈三棱形。笋黄绿色,有淡紫色或黄白色条纹,无毛;箨鞘革质,方状长圆形,早落,先端圆弧形,干后淡黄色或淡黄褐色,背面有稀疏紫褐色斑点或斑块,或有时无斑点,无毛,有光泽,边缘上部密生淡黄色易脱落之短纤毛;箨耳明显或微小,窄镰形或线形,紫色,边缘具繸毛;箨舌弧形或在中部突起,口部密生繸毛;箨片外翻或秆下部者直立,线状长三角形、线状披针形或带状,先端渐尖,基部不收缩,平坦或秆下部者微皱折。无毛,纵脉纹
明显,边缘初时具毛状微锯齿。小枝具叶1-2(3)枚;叶耳缺失,鞘口两肩无繸毛.但初时具数条劲直易脱落繸毛;叶舌暗紫色;叶片披
针形,纸质,下面基部被灰白色柔毛,小横脉较清晰,组成长方格子状,边缘一侧具小锯齿,另一侧近于平滑。花枝未见。笋期4-5月。 |
生境 |
垂直分布可达2100米,农家房前屋后栽培甚为广泛。 |
地理分布 |
产泸定、冕宁、西昌、会理、会东、攀枝花等地,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各地及西藏东南部亦有分布,印度、缅甸也产。 |
经济价值 |
食用、编制竹器、材用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