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金镶玉竹 |
拉丁学名 |
Phyllostachys aureosuIcata McClure f. spectabilis C. D. Chu et C. S. Chao |
科中文名 |
禾本科 |
科拉丁名 |
Gramineae |
属中文名 |
刚竹属 |
俗名别名 |
|
形态特征 |
竹鞭节间长1.8—5厘米,直径6一10毫米,圆柱形,但具芽一侧有纵沟槽,实心,每节生根或瘤状突起5—6枚。秆高4—6米,直径2—4厘米;节间长15-20厘米,最长达25厘米,金黄色,分枝一侧的纵槽绿色,初时密被短硬毛,节下有白粉环;箨环狭窄;秆环在不分枝节上显著隆起呈一棱脊;秆离地面第10节左右即开始分枝,枝条斜展,黄色或黄绿色,具小枝一侧常为绿色,基部节间多呈三棱形,有小的中空。笋金黄色或带紫色;箨鞘淡黄色或淡紫色,疏生紫色小斑点;箨耳发达,镰形,紫褐色,边缘具长繸毛;箨舌圆弧形,宽短,有波状齿,被短纤毛;箨片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初时皱折,基部两侧下延至箨耳。小枝具叶1一2(3)枚;叶鞘新鲜时淡绿色,干燥后变为枯草色,边缘上部初时生有短纤毛;叶耳缺失,鞘口两肩通常无繸毛;叶舌紫褐色,弧形突出,边缘初时有劲直而短于叶舌的纤毛;叶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纸质,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基部被短柔毛,小横脉明显,组成正方形或长方形,边缘一侧具稀疏小锯齿,另一侧近于平滑。花枝未见。笋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 |
生境 |
|
地理分布 |
成都、都江堰等地有引栽。原产江苏、北京。 |
经济价值 |
观赏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