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毒根斑鸠菊 |
拉丁学名 |
Vernonia andersonii C.B.Clarke |
科中文名 |
菊科 |
科拉丁名 |
Compositae |
属中文名 |
斑鸠菊属 |
俗名别名 |
过山龙、惊风红、虎三头 |
形态特征 |
攀援藤本,长达10-12米。枝纤细,被褐色密绒毛。叶互生,卵形或披针状卵形,长5-12厘米,宽3-6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圆形或稍心形,全缘,上面无毛或沿中脉有疏柔毛,下面被密绒毛,侧脉4-7对,网脉明显;叶柄长5-10毫米,有密绒毛。头状花序较大,2-7个排成腋生或顶生圆锥状,总花梗有密绒毛;总苞钟状,直径10-12毫米,总苞片5层,绿色,卵形或矩圆形,顶端钝至渐尖,外面有黄褐色绒毛;花筒状,紫色。瘦果圆柱形,长4-5毫米,有10条纵肋,有微毛;冠毛红褐色,长8-10毫米。 |
生境 |
常见于疏林下或山坡灌丛中。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福建、广西、广东、四川、云南、贵州;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印度也有。 |
经济价值 |
根和茎含斑鸠菊碱(Vernonine),有毒,误食引起腹痛、腹泻、头晕、眼花、说胡话至精神失常。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