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袋果草 |
拉丁学名 |
Peracarpa carnosa Hook. f. et Thoms. |
科中文名 |
桔梗科 |
科拉丁名 |
Campanulaceae |
属中文名 |
肉荚草属 |
俗名别名 |
肉荚草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小草本,有细长根状茎。茎肉质,高2.5-12厘米,无毛,不分枝或分枝。叶互生,有柄,茎中部以上叶较大,密生成簇状,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1-2.4厘米,宽0.7-1.6厘米,顶端急尖,基部近截形或宽楔形,边缘有波状浅钝齿,上面疏生短伏毛,下面无毛;向茎下部叶渐疏,并迅速变小;叶柄长1.5-8毫米。花单生于茎顶端叶腋,有细长梗;花萼无毛,裂片5,狭三角形,长0.8-1.5毫米;宿存;花冠白色,钟状,长3.5-6.5毫米,无毛,5裂稍超过中部,裂片披针形;雄蕊5,分生,长约2毫米,花丝条形,基部稍变宽;子房下位,3室,胚珠多数,柱头3裂。果不开裂,卵圆形,长约5毫米,有多数种子。 |
生境 |
生山地林下、林边、沟边湿地或石山。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江苏南部、浙江、台湾;尼泊尔,印度,日本,苏联远东地区也有。 |
经济价值 |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