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小构树 |
拉丁学名 |
Broussonetia kazinoki Sieb. |
科中文名 |
桑科 |
科拉丁名 |
Moraceae |
属中文名 |
桑属 |
俗名别名 |
葡蟠 |
形态特征 |
直立灌木,高2一4米。小枝蔓生,弯曲,幼时被柔毛,后渐脱落,干后紫褐色,具细微的条纹。叶纸质,卵形至斜卵形,长3一7厘米,宽3一4.5厘米,顶端渐尖至尾尖,基部浅心形至斜楔形,通常基部两侧不对称,叶面粗糙,微被糙毛,背面近无毛,边缘具浅三角形锯齿,不裂或3裂;叶柄长约1厘米;密生糙毛,托叶分离,卵状披针形,长约1厘米。花雌雄同株,雄花序球形头状,直径8—10毫米;雌花序球形,腋生,被毛,苞片多枚,被柔毛。小核果扁球形,外果皮骨质,表面有小瘤状突起。花期4一5月;果期5—6月。 |
生境 |
生于海拔250—2300米的山坡、林地、旷野。 |
地理分布 |
四川各地均产或有栽培。分布于华中、华南地区。
|
经济价值 |
茎皮纤维发达,可作绳索、造纸和人造棉的原料;根、叶可人药。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