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东亚羽节蕨 |
拉丁学名 |
Gymnocarpium oyamense (Bak.)Ching |
科中文名 |
蹄盖蕨科 |
科拉丁名 |
Athyriaceae |
属中文名 |
羽节蕨属 |
俗名别名 |
|
形态特征 |
植株高25-35厘米。根状茎细长横走,有红棕色阔披针形鳞片。叶远生;叶柄长12-25厘米,亮禾秆色,顶端以关节和叶轴相连;叶片斜展,厚草质,卵状三角形,长10-18厘米,宽6-13厘米,无毛,二回浅裂;羽片平展,彼此接近,基部以阔翅相连,下部的长4-7厘米,宽1.2-1.8厘米,边缘浅裂;裂片斜上,圆钝头,边缘全缘或呈浅齿状,有侧脉4-5对,单一,直达叶边。孢子囊群矩圆形,生于侧脉中部,无盖。 |
生境 |
生林下湿地或石上,海拔400-2000米。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陕西、湖北、安徽、江西、四川、贵州和云南西部;日本,菲律宾也有。 |
经济价值 |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