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毛茎马兰 |
拉丁学名 |
Aster ageratoides Turcz. var. lasiocladus (Hayata) Hand.-Mazz. |
科中文名 |
菊科 |
科拉丁名 |
Compositae. |
属中文名 |
紫菀属 |
俗名别名 |
银柴胡、表箭杆草、大鱼鳅串、大柴胡。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茎直立,粗壮,上部多分枝,具纵沟纹,全株密生褐色短毛。基生叶花后凋落,茎生叶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3-6厘米,宽1-2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渐窄成短柄或近于无柄,边缘具粗细不等的锯齿,两面皆被褐色粗短毛,背面沿脉毛更密。秋季开花,头状花序较大,直径1-1.5厘米,有梗,在茎顶排列呈伞房状花序;总苞钟形,总苞片3层,有毛,外层较短,椭圆形,内层较长,线形;缘花舌状一层,白色,芬芳,舌片长约7毫米,盘花管状,黄色,长约6毫米。瘦果有毛,冠毛棕黄色,均为糙毛状。 |
生境 |
多生于草坡山坎等处。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华东、华南及江西、四川、贵州等地。 |
经济价值 |
药用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