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葫芦 |
拉丁学名 |
Lagenaria siceraria Standl. |
科中文名 |
葫芦科 |
科拉丁名 |
Cucurbitaceae |
属中文名 |
葫芦属 |
俗名别名 |
瓠、抽葫芦、壶芦、蒲芦 |
形态特征 |
一年生攀援草本;茎、枝具纵棱槽;卷须先端2歧,旋扭;叶互生,卵状心形或肾状卵形,长10-40厘米,宽与长近相等,先端尖或钝,基部心形,半圆形或近圆形,边缘常呈3-5浅裂或7裂,叶脉掌状,5-7条;叶柄顶端有2腺体;花单性,雌雄同株;花萼筒漏斗状,裂片5,披针形;花冠白色,裂片5,皱波状,先端微缺而顶端有小尖头,脉5条;雄蕊3,花药合生,矩圆形;子房下位,椭圆形,中间缢细,密生粘质长柔毛,花柱粗短,柱头3,膨大,2裂,果形变异大,幼嫩时肉质,被柔毛,淡绿色,熟后果皮变木质,光滑,呈黄棕色或淡黄色,常带有棕色斑点,有上下两个不等大的果室,中间缢缩;种子白色,扁平,倒卵状长椭圆形,长1.5-2厘米,宽约1厘米,顶端截形或2齿裂;花、果期夏、秋季。 |
生境 |
田园栽培 |
地理分布 |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
经济价值 |
果实幼嫩时可供莱食,成熟后果壳可作容器,茎、叶、花、果及老熟果皮均可供药用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幼嫩果实
摄影者:李世丽
拍摄地点:三圣乡 |
 |
拍摄部位:叶、花
摄影者:李世丽
拍摄地点:三圣乡 |
 |
花、果期植株形态
摄影者:李世丽
拍摄地点:三圣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