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火棘 |
拉丁学名 |
Pyracantha fortuneana (Maxim.) Li |
科中文名 |
蔷薇科 |
科拉丁名 |
Rosaceae. |
属中文名 |
火棘属 |
俗名别名 |
火把果、救兵粮、救军粮 |
形态特征 |
常绿灌木,高约3米。根皮黑黄色,质地坚硬,心带黑色。侧枝极短,先端成刺状;小枝暗褐色,幼时有锈色短柔毛,老时无毛。单叶紧密互生,常呈丛生状,具短柄,叶片薄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矩圆形,中部以上最宽,长1.5-6厘米,宽0.5-2厘米,先端圆钝或微凹,有时有短尖头,基部楔形,下延,边缘有圆钝锯齿,齿尖向内弯,近基部全缘,两面无毛。夏季开白花,复伞房花序,总花梗和花梗近无毛;花直径约1厘米,萼筒钟状,无毛,裂片5,三角卵形;花瓣5,圆形;雄蕊多数;子房下位。梨果近球形或扁球形,直径约5毫米,顶端有宿存花萼。 |
生境 |
生于村边、路旁、旷野、山坡。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陕西、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 |
经济价值 |
药用;果含淀粉和糖,可食、酿酒及作猪饲料。根皮含鞣质10-17%,可提制栲胶。枝叶繁茂,果鲜红色,经久不落,可用绿篱及供观赏。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拍摄部位:叶、果
图片由成都植物园拍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