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巴山细辛 |
拉丁学名 |
Asarum bashanense Z.L.Yang |
科中文名 |
马兜铃科 |
科拉丁名 |
Aristolochiaceae |
属中文名 |
细辛属 |
俗名别名 |
苕叶细辛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而短,长约5厘米;根肉质丛生,淡黄白色,长6-20厘米;叶互生,通常2-3枚;叶片多为卵状心形,长6-17厘米,宽5-16厘米,上面深绿色,下面绿色或微紫色,先端短尖或短渐尖,基部深心形,弯缺较宽,两侧裂片圆形下垂或向外展开;芽苞叶膜质,2-3枚,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具细睫毛;花单生于叶腋;花被肉红色,花被管短筒状,有时花被管上部稍向外扩大,喉部稍收缩,有膜环,向下具网眼;花被裂片3枚,宽卵形,两侧常反折下垂,基部具有圆弧状乳突;雄蕊12枚,同型,药隔伸出,短舌状;子房半下位,花柱6,分生,与花被管近等高,基部扩大,顶端短微缺或二裂,柱头卵状球形,极粗壮,近顶生;花期4-5月。 |
生境 |
生于海拔500—900米山坡杂木林或灌丛中 |
地理分布 |
产于四川 |
经济价值 |
药用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