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假俭草 |
拉丁学名 |
Eremochloa ophiuroides (Munro) Hack. |
科中文名 |
禾本科 |
科拉丁名 |
Gramineae |
属中文名 |
假俭草属 |
俗名别名 |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草本。秆向上斜升,高14—25厘米。叶鞘鞘口有纤毛;叶舌极短或缺;叶片线形,顶端钝,长2—9厘米,宽2—4毫米。总状花序单生茎顶,长3—6厘米;无柄小穗长3—4毫米;第一颖厚纸质,5—7脉,基部有篦齿状短刺;第二颖舟形,具3脉,略小于第一颖,厚膜
质;第一小花雄性,内外稃透明膜质;第二小花两性,内外稃透明膜质,雌花花柱2裂,柱头红棕色;有柄小穗退化。颖果椭圆形,长约1毫米,紫黑色。花、果期6—10月。 |
生境 |
生长在海拔300一600米的潮湿草地、河滩、沟旁。 |
地理分布 |
产于雅安、青神、长寿等市县。分布于我国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贵洲等省、区。印度支那也有分布。
|
经济价值 |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