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分枝大油芒 |
拉丁学名 |
Spodiopogon ramosus Keng |
科中文名 |
禾本科 |
科拉丁名 |
Gramineae |
属中文名 |
大油芒属 |
俗名别名 |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草本。具横走根茎,秆直立或斜升,有多节,多分枝,高30—60厘米,常有白色蜡粉。叶鞘鞘口处有长柔毛;叶舌黄褐色,具毛;叶片线状披针形,长4—8厘米,宽3—8毫米,无毛,边缘微粗糙。圆锥花序长4一10厘米,主轴无毛;小穗孪生,被浅黄色柔毛;颖草质,与小穗等长或第二颖略短,7—11脉,疏生长柔毛;雄蕊3枚,花药黄色;雌蕊
花柱2枚,柱头羽毛状,紫色,花果期7—11月。 |
生境 |
生长在海拔1200—3200米的干热河谷或山坡
灌丛、草地。 |
地理分布 |
产于四川西部的康定、巴塘、甘孜、道孚、德格、马尔康、小金、理县、茂汶等县。分布于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秦岭南坡)。 |
经济价值 |
秆叶晒干后可作饲料和燃料;横走根茎及须根发达,可固土保水。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