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小米 |
拉丁学名 |
Setaria italica (L.) Beauv. |
科中文名 |
禾本科 |
科拉丁名 |
Gramineae |
属中文名 |
狗尾草属 |
俗名别名 |
|
形态特征 |
一年生栽培粮食作物。秆高可达1米余。叶鞘疏松包茎,无毛,鞘口有纤毛;叶舌纤毛状;叶片线状披针形,与叶鞘交接的叶颈有纤毛。圆锥花序呈圆柱形,成熟时下垂,长10一40厘米,主轴密生柔毛;小穗椭圆形,长2—3毫米;第一颖长为小穗的1/3,具3脉;第二颖略
短于小穗的1/4,具5—9脉;第一外稃与小穗等长,或略短于小穗,具5一7脉,内稃微小。谷粒等长于第一外稃,具细点皱纹,成熟后与颖与第一外稃分离而脱落。 |
生境 |
|
地理分布 |
我省南川、涪陵、武隆、丰都、酉阳、奉节、青川、剑阁、高县、合江、乡城及山区有栽培。我国北方各省广泛栽培,南方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云南、贵州等省也有栽培。欧亚大陆温带地区均有栽培。
|
经济价值 |
颖果有糯、粳之分,可煮粥、蒸饭或磨粉做各种食品,是我国北方主要粮食之一。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