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乌柿 |
拉丁学名 |
Diospyros cathavensis Steward |
科中文名 |
柿科 |
科拉丁名 |
Ebenaceae |
属中文名 |
柿属 |
俗名别名 |
石滚子、山柿子 |
形态特征 |
常绿或近于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多分枝;小枝开展,被柔毛,常具坚刺。叶近革质,长椭圆形,披针形,先端渐尖,具钝尖头,基部楔形,腹面主脉被短柔毛或无毛,背面主脉疏生柔毛;叶柄被柔毛。雄花通常每3朵组成聚伞花序,很少单生,花萼裂片4,裂片三角形,两面密被柔毛,花冠壶状,4裂,外面被白色绒毛,内面被柔毛,裂片宽卵形,雄蕊16不等长,花丝被毛;子房密被毛。浆果黄色,球形,被柔毛。花期3月;果期5—6月。 |
生境 |
生于海拔600—1300米的河谷与山地。 |
地理分布 |
产于四川泸县、长宁、宜宾、屏山、井研、安岳、简阳、乐山、峨眉、成都、天全、灌县、茂汶和汶川等地;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和广东等省有分布。
|
经济价值 |
供观赏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拍摄部位:果(未成熟)
图片由成都植物园拍摄 |
 |
拍摄部位:果(成熟)
图片由成都植物园拍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