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棒头草 |
拉丁学名 |
Polypogon fugax Nees ex Steud. |
科中文名 |
禾本科 |
科拉丁名 |
Gramineae |
属中文名 |
棒头草属 |
俗名别名 |
|
形态特征 |
一年生。秆丛生,高15—75厘米,具4—5节。叶鞘光滑无毛,通常短于节间;叶舌膜质,长圆形,长3—8毫米,常2裂或顶端不整齐齿裂。叶片长5一15厘米,宽4—9毫米,微粗糙或背面光滑。圆锥花序穗状,长圆形或卵形,较疏松;小穗灰绿色或带紫色,长约2.5毫米(连同基盘);两颖近等长,长圆形,被粗毛,尖端2浅裂,芒自裂口伸出,长1—3毫米;外稃光滑,长约1毫米,先端具微齿,中脉延伸成长约2毫米易脱落的细芒;内稃较小,透明膜质。颖果椭圆形,长约1毫米。花期4—6月。 |
生境 |
生于300—3000米的近水潮湿处。 |
地理分布 |
四川各地均有分布。我国除东北、西北一些省外,全国都有分布。朝鲜、日本、印度、缅甸、不丹也有分布。 |
经济价值 |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