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鼠尾粟 |
拉丁学名 |
Sporobolus fertilis (Steud.) W.D.Clayton |
科中文名 |
禾本科 |
科拉丁名 |
Gramineae |
属中文名 |
鼠尾粟属 |
俗名别名 |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秆丛生,直立,较粗壮,高60一100厘米,质较坚硬,平滑无毛。叶鞘松弛,平滑无毛,稀边缘具极短的纤毛;叶舌极短,纤毛状,长约0.2毫米;叶片质较硬,平滑无毛或上面基部疏生柔毛,扁平或内卷,长15—65厘米,宽2—4毫米,先端长渐尖。圆锥花序较紧缩粗壮,长19—44厘米;小穗灰绿色而略带紫色或黑色,长约2毫米;第一颖长约0.5毫米,先端钝或截平,无脉,第二颖长1—1.5毫米,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具1脉;外稃等长于小穗,具1条中脉及2条不明显的侧脉;内稃与外稃等长;雄蕊3,花药黄色。花、果期8—
10月。 |
生境 |
生于海拔250一2100米的路边。 |
地理分布 |
产于四川各地。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以及山西、陕西等省均有分布。印度、缅甸、泰国、越南、老挝、锡兰、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以及日本也有分布。 |
经济价值 |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