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野菊 |
拉丁学名 |
Chrysanthemum indicum L. |
科中文名 |
菊科 |
科拉丁名 |
Compisitae. |
属中文名 |
菊属 |
俗名别名 |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左右,有特殊香气。茎基部常匍匐,上部多分枝,有条棱,幼时被柔毛。叶互生,有柄;叶片卵状椭圆形,长2-3厘米,宽1-3厘米,羽状浅裂,顶端裂片稍大,侧面2对裂片椭圆形至长椭圆形,边缘具尖锐锯齿,两面均有细柔毛,上部叶逐渐变小。秋末开花,头状花序,直径约2-2.5厘米;总苞半球形,外层苞片椭圆形,较内层苞片稍短,背面中部有毛或光滑,小花黄色,外围一层为舌状花,先端3浅裂,中部为管状花,两性,先端5裂。瘦果具5条纵条纹。 |
生境 |
生于路旁、山坡或杂草丛中。 |
地理分布 |
我国南北各省均有分布。 |
经济价值 |
药用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分株繁殖,于清明前后,植株萌发前将母株挖出,分若干小株,按行距1.5尺,株距半尺栽种,每穴2-3株,栽后覆土,镇压后浇水。生长期间,应进行培土,防止倒伏。施肥以氮、磷肥为主,现蕾前施用。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