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麻椰树 |
拉丁学名 |
Trema laevigata Hand.-Mazz. |
科中文名 |
榆科 |
科拉丁名 |
Ulmaceae |
属中文名 |
山黄麻属 |
俗名别名 |
麻柳树、山麻柳、麻柳 |
形态特征 |
小乔木或灌木;小枝披灰白色柔毛,老枝淡紫褐色,具圆形皮孔。叶披针形,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圆形或心脏形,边缘具细锯齿,腹面绿色,有稀疏短硬毛,老后渐无毛,背面淡绿色,被稀疏柔毛,羽状叶脉5—8对;叶柄密被白色柔毛。聚伞花序成对腋生,约与叶柄等长;花单性,雌雄异株或同株,黄绿色,花被片5,倒卵圆形,外面被微毛。核果近球形。花期5—7月;果期9—10月。
|
生境 |
生于海拔400—1600米的田园、路边、江河岸边及灌木林中。 |
地理分布 |
产四川宁南、雷波、金阳、布拖、会理、西昌、渡口、盐源、盐边、米易、冕宁、石棉、
峨眉、南充、云阳、巫山;分布于湖北、贵州、云南。
|
经济价值 |
茎皮纤维可制人造棉及造纸原料。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