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四川沟酸浆 |
拉丁学名 |
Mimulus szechuanensis Pai |
科中文名 |
玄参科 |
科拉丁名 |
Scrophulariaceae |
属中文名 |
沟酸浆属 |
俗名别名 |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可达60厘米。根状茎长,节上长有成丛的纤维状须根。茎四方形,无毛或有时疏被柔毛,常分枝,角处有狭翅。叶柄长达1.5厘米;叶片卵形,长2—6厘米,边缘有疏齿。花单生叶腋,花梗细长1—5厘米;花萼筒状,果期囊泡状,五棱,棱处及口缘有多细胞睫毛,萼齿5枚;花冠黄色,喉部有紫斑,长约2厘米,略呈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蒴果长椭圆形;种子棕色,卵圆形,有明显的网纹。 |
生境 |
生于海拔1300—2800米的林下阴湿处、水沟边、溪边。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西南及甘肃、陕西、湖北、湖南。 |
经济价值 |
|
科研价值 |
|
繁殖方式 |
|
备注 |
|
图片 |
 |
拍摄部位:花
拍摄者:庄平 |
|
|